[艺术审美E-] 艳后腰间挂坠上的图案考据——“三冠合一”
艳后的立绘里包含的埃及元素挺多的,本文谨作抛砖之用~~~~~~
艳后二破立绘与她的“三冠合一”挂坠
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710/02/f0Q2h-3vulK9T3cSqo-16.png
前言
埃及文明的延续依赖着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土壤,早期的埃及人沿着河道聚居。前王朝时期是埃及文明的第一时期,约前40世纪,埃及人开始在各地建立城邦。
这些城邦统治能力有限,并不能将整个尼罗河流域完全覆盖,所以此时这片土地上分出了上埃及(Upper Egypt)和下埃及(Lower Egypt)。于是以孟斐斯为界,两个政权各自独立。上游,也就是南方地区为上埃及;下游,北方靠近地中海方向为下埃及。上埃及利用尼罗河水灌溉农田,农业发达。下埃及则借助三角洲地区的优良地理位置,与地中海诸文明有贸易来往。
如今上埃及由于气候干旱加之水利建设控制住了尼罗河的泛滥而变得相对落后,但在前王朝时期,良好的农业底子使得上埃及强盛一时,并且顺流而下吞并了下埃及,建立了埃及第一个王朝(约前3100年)。
到底是谁完成了统一埃及的壮举,确切的记载是找不到了,但蛛丝马迹还是有的。学界讨论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提尼斯城首领,纳尔迈(Narmer)统一了上下埃及,证据是现藏于埃及博物馆,纳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的描绘中,这位首领头上戴了两重王冠。
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710/02/f0Q2h-3vulK9T3cSqo-16.png
双王冠
虽然纳尔迈是统一埃及第一人的观点争议颇多,但目前已知头戴双王冠(Pshent)的第一人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王冠是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s,圣书体)之一,作为政权的象征,上埃及和下埃及都有各自的王冠。此外随着王朝的成立,王冠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上埃及的王冠为白冠(Hedjet),是秃鹫女神奈赫贝特(Nekhbet)的冠冕,样式有点像保龄球的球瓶。
下埃及的王冠为红冠(Deshret),是蛇女神瓦德杰特(Wadjet)的冠冕,特点是有一根触须一样的抬头。
纳尔迈调色板的另一面,描绘了头戴白冠的上埃及领主接受了头戴红冠的下埃及领主投降,从而诞生出了双王冠(Pshent)这一新冠,其实就是生硬的将红白冠拼在一起而已,据说佩戴顺序还是挺有讲究的。
普苏特神庙的雕刻
由于年代相当久远,两种王冠的实物已经见不到了。不仅如此,在埃及统一后,法老虽然有权佩戴双王冠,但随着分裂观念的消散,也很少能见到头戴这种王冠的法老画像了。不过作为文字,它们还是流传了下来。红冠的符号,延伸出了“顶点”等含义,同时也可意为拉丁字母里的“N”。
话题会到游戏上,艳后的这个挂饰中就暗含了双王冠这一符号,作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她也有权力使用佩戴双王冠。
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710/02/f0Q2h-3vulK9T3cSqo-16.png
蓝冠
除了双王冠,该挂饰还包含了另一种符号——蓝冠(Khepresh)。
和红白冠不同,蓝冠出现的比较晚,可以追溯到在第16王朝耐夫霍特普三世(Neferhotep III)后的第二中间期(前1640年~前1550年)。其大致样式在第18王朝后定型,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此后好几代法老留下的画像里大部分都是带着蓝冠。
法老阿肯那顿(Pharaoh Akhenaten)
蓝冠又名“战争之冠”(war crown)是一种仪式王冠,经常在战争中穿戴。这一观点目前已经开始被学界质疑,不过依旧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中。虽然内在含义没有红白冠深刻,但饱受法老们喜爱的缘故,蓝冠也被简化成了符号,有“征战”的含义。
同样的,克娄佩特拉也有权佩戴蓝冠,将该要素整合进之前的双冠,艳后这个挂饰的图案就明了起来。不过在我查阅的笔记中,并没有找到埃及历史上有将蓝冠和双冠放在一起的先例。但再一想也无妨嘛,毕竟是游戏,蓝冠的加入无疑使得女王的权力更加彰显了。
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710/02/f0Q2h-3vulK9T3cSqo-16.png
三冠合一
作为一款“小作坊”手游的立绘,这一挂件处理真的是考究用心。当然,“王冠”挂件只是其中之一,艳后的耳坠、发箍、衣着都能进行深入的考究。将如此庞大的要素整合进一张图里,只能说类哥牛逼了。
2018-01-28 22:59补一张M4的设定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