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正事 发表于 2019-11-30 22:08:17

[秃洞经济学]裁员潮为何而来

警告:
1.本文对提升秃洞水平无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危害头顶毛发的生长。
2.高中生请在家长陪同下阅读,如因本文产生对经济学或数学的兴趣,导致大学选择不当专业误入金融民工的歧途,作者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故事进入第三话,我们的主人公终于有了ta的名字:小秃。如果没看过前两话,这里有链接(小心不要挖坟) [http://bbs.1g31.com/thread-343185-1-1.html]


[http://bbs.1g31.com/thread-343186-1-1.html]




一、面包房小狐狸

还记得吗,你是云母的一名员工小秃,每天勤勤恳恳,但偶尔也会摸个鱼。你手下曾短暂地有个做事的小弟,但很快又因她的辞职回到原点。
你几次找HR的郭经理反映,但迟迟未招到新人进来,终于有一天郭经理和你悄悄说了实话:
“是老板说要暂缓招聘的。”
噢老天,这可真是个坏消息,这样自己岂不是要一个人干到累死。
你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你决定去一趟羽中先生的办公室,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你相信一定能说服他的。

你来到羽中办公室,然后说明来意。听完你的话后,羽中先生面露难色。
“我能理解你工作的辛苦,可是最近不是四处传裁员潮吗?我担心来年的景气所以想暂缓招聘。”
是的,所谓互联网寒冬的传言一个接一个,这事你也有所耳闻。
——不过这点破事怎么可能吓退经济学学位的你?你已想好说服老板招人的策略。

你用这么一句话作为开头:
“老板,你听说过边际效应吗?”

羽中反问你,什么是边际效应。
为了解释,你打了这么个浅显易懂的比方:
假设现在有位指挥官要开面包烘培店,材料设备都准备好了,最后这位指挥官又聘请了一只小狐狸做店员。
显然,这只小狐狸会非常忙碌,又要烤面包,又要收银。
由于严重的人手不足,这家店的收益也不会很好。

后来指挥官又聘请一只小狐狸,两只小狐狸分工合作,一个烤面包一个收银,店铺终于能赚到钱了。
这时指挥官就很开心,他决定聘用更多小狐狸,他不断地招人,在招到第十只小狐狸的时候终于察觉到情况不对。
对一家面包店而言10名员工实在太多了,新招来的店员没有事做,反而碍手碍脚,店铺收益也大不如前。

你问道:
“为什么是同样的小狐狸,第二只小狐狸带来巨大收益,第十只小狐狸却无法带来收益?”
羽中答道:
“当然是十只小狐狸人手过剩了。”
“没错。”你说:“用简洁的话来说,不同时期每一狐带来的收益都是不一样的,经济学上就把这种差别叫做边际效应。”
你把最重要的论点着重说出:
“分析面包店整体有时会过于复杂,但如果我们把每一狐的边际效应拆分出来,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了。”


二、招聘与裁员

你看到羽中有点迷茫的样子,单讲理论也许太难懂了,于是你向他借来纸笔。
横坐标是人数,纵坐标是钱,首先你要画出边际成本。
实际上每只小狐狸的工资都不一样,但差别不会太大,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边际成本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不管聘用多少小狐狸,每一狐的工资都是一样的。


然后你考虑边际收益。
显然,人数较少时每只小狐狸都能分工合作,带来较大收益。
人数逐渐增加后,管理和沟通的成本会逐渐增加,上班摸鱼的现象也会增加,表现出来就是每一狐的边际收益会缓慢逐渐降低,直至为零。
画成曲线的话就是一条S型曲线,S的后半段拥有一条平缓漫长的下坡路。

这时,羽中眼前一亮。
“等等,这两条曲线有一个交点。”
身为老板的直觉察觉出问题核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交与某一点,在这点上,收益=成本。这意味着:
在交点前面,收益大于成本,每增加一狐都可以赚更多利润。
交点后,收益小于成本,每增加一狐只会带来更多亏损。
而交点本身,就是总体利润最大的点!

这条缓慢下坡的边际收益曲线值得玩味。
一间公司员工越多,必然会出现效率下降的问题。但由于工资恒定,在到达交点前会经过一段漫长平缓的下坡路。
这段下坡路途中,员工会发现公司人浮于事,但HR却还在拼命招人。
员工也许会觉得这是公司经营失误,但事实上,即使效率较低,每个员工还是或多或少能赚来一些净利润,只要还能赚哪怕一分钱,公司就不会停下扩张的脚步。
(《希望之花》音乐响起)

羽中理解了,一定程度的人员溢出对公司是有利的,但他马上又察觉到另一个问题,问道:
“那现在的裁员潮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你早已准备好。
“还是看这张图。”你说。

现在假设经济放缓,这间面包店也受到牵连每只小狐狸的边际收益都下降了10%,表现在曲线上,就是整条下整体下移了10%。
显然10%只是一个很小的降幅。
但看到你把曲线画出,羽中惊讶低叫出声来。
“这...交点往后移了一半!”


曾经带来大量就业的缓慢下坡路,此时摇身一变成了恐怖的死亡缓坡,交点猛然向后移动了几近一半距离。
换言之,仅仅因为10%的收益下滑,就造成50%的大幅裁员。
(《希望之花》音乐停)

因此,招聘抑或裁员,这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关系不算太大,但却是一间公司的核心战略所在。
大量招聘意味着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公司还能赚钱,体现出的是乐观的预期。
大量裁员以为着经营者存在消极心态,但实际状况并不一定恶劣,经过裁员,公司往往会重新回到交点前面,经营者会发现员工效率突然大幅提高,扭亏为盈。

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这话不假,但后半句话却没有任何一位经营者愿意说出:
员工也是公司最大的负担。
准确地说,公司扩张时员工就是最大的财富,但一旦遇到困难,员工又会成为最大的负担。

你静静地看着羽中。他当即回答:
"我当然是选择招人扩张!“
这是毫无疑问地,此时的少女前线经过三年运营,FM不断,事故连连,稳中向好。少女前线2锐意制作,目标2025少前2全面运营,正是向外扩张争夺市场的大好时机,没有人会选择在此时退缩。
羽中一拍桌子:
”我这就去跟郭经理说,马上重启招聘!给我把什么鹅厂猪厂的人都挖过来——我们大干一场。“

三、

回到自己的座位后,你不得不重新开始着手自己的工作。
招聘虽已重启,但新人一时半会也来不来,你决定自己设计这次的秃洞。
说实话,有时候你都会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一名秃洞设计师。

这次是一个大型活动,秃洞必须做得有声有色,这时,旁边传来策划小a和策划小b的闲聊。

小a:“你说指挥官调动这么多梯队,却没有后勤支出是不是不太合理?”
小b:“对对对。”
小a:“不如我们增加后勤消耗的设定吧。”
小b:“对对对。”
小a:“啊,我有个好注意。玩家的行动点在现实中对应的其实就是后勤能力,从这点出发如何。”
小b:“对对对。”
小a:“例如每拥有一个行动点,每回合消耗10人力作为后勤消耗。”
还没等小b对对对,你猛然站起,大声说:
“这个创意,就由我秃某人收下了!”

你开始设计规则。这次的秃洞依然有额外行动点的设定,下洞前,玩家可以选择自己每回合可额外获得多少行动点。
作为代价,玩家每回合都需要支付分数作为后勤支出。
你设定:每一行动点需要支出100分/回合。
那么,边际后勤成本将会是一条水平的直线,每一额外行动点都带来100分边际成本。

行动点的边际收益呢?
你想象,玩家在拥有较少行动点时会优先消灭距离近的敌人,这时得分效率高,边际收益大。
行动点增加后,玩家不得不去攻击距离远的敌人,这会降低得分效率,曲线也会拥有一个平缓下坡。
当行动点增加到某个阈值,此时地图的敌人都已被消灭,再也无法得分,边际收益突降为零。


你画出曲线,显然,两条曲线必然存在交点,通过改变敌人分布的密度,可以将这个交点控制在预想的范围内。
你又看到曲线的头尾两端,这里意味着什么呢。
在头部,玩家行动点稀少,但因为效率高,玩家通过恰当的行动可以高效率赚取分数,拿到不错的得分,同时又节约下洞时间。
在尾部,玩家行动点溢出,玩家不用再深思熟虑,随意地把地图上的敌人扫荡完收工。
某种意义上,头部和尾部区域分别是对应两种玩家的保底。
而且,这并不妨碍你继续折磨冲击高分的硬核玩家。

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
在一套规则下,因果得失都被摆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让天南地北的不同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仿佛就是卢梭想象的愿景,绝对正义与绝对自由的并存,人类追求而不得,永远不可能达到的那个理想乡。
至少,是理想乡的一个掠影。


四、后记

又过了若干日子,有一天郭经理突然通知你说,你要的新人来了。
这可比你想象的要快,你心想,这一定是你平常积德好善的回报。
你赶紧来到羽中办公室,发现羽中正在和一个新人谈话。新人是个身材微胖的男子,戴着眼镜,看起来像个聪明人。
看见你后,羽中连忙招呼你进去一起聊聊。

你很高兴,朝新人伸手用力握住。羽中也向你介绍说:
“这位新来的同事叫波仔,可是我从x厂那里挖来的高级设计师。”
羽中笑容满面,继续对你说:
“以后波仔就是你的上司了,要好好干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秃洞经济学]裁员潮为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