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洞经济学]4、秃洞的模式之争(上)
警告:1.本文对提升秃洞水平无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危害头顶毛发的生长。
2.高中生请在家长陪同下阅读,如因本文产生对经济学或数学的兴趣,导致大学选择不当专业误入金融民工的歧途,作者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这次讲的是宏观的内容,不过一来我只懂点宏观皮毛,二来雷区众多,所以还是以故事为主。前几话的链接在此(注意不要挖坟): [http://bbs.1g31.com/thread-343185-1-1.html][http://bbs.1g31.com/thread-343186-1-1.html][http://bbs.1g31.com/thread-343187-1-1.html]
一、
你的名字叫小秃,是云母一名勤劳工作的员工。
但你最近有个烦恼,公司突然给你空降一个顶头上司波仔,最要命的是你发现你和这位上司根本三观不合,难以共事。
好事当然也有,酒保联动的关卡设计最近也正式启动了,老天,你可喜欢酒保这游戏了。
一天,就在你为联动设计秃洞即将完成的时候,波仔突然找到你,对你说:
“项目经理又改需求了,常规关卡也跟着改,这事你来负责吧。”
你吃了一惊,说:
“我这还有秃洞的工作呢?现在才刚做好轮廓,后面数值调整才费时间。”
“秃洞的设计我来做,你不要插手了。”
你做梦都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句话。
你当然激烈反对这样的安排,经过沟通,你这才了解到波仔对你所设计的秃洞有所不满。
这该死的凯恩斯爪牙,你在心里这么咒骂。
自从波仔空降以来,你和他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察觉到这位顶头上司有某种瞧不起别人的潜在意识,后来你就偷偷骂他是凯恩斯爪牙。
公正地讲,凯恩斯是为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学说首次将“需求”摆在市场活动的核心位置,以此提出一个颠覆的经济学思路。
就业 = 需求 = 消费 + 投资,而:
消费 = 就业,于是:
就业 = 就业 + 投资。
这公式就如美梦般甘甜,只要投资不断,就业就能不断增长,经济就会螺旋上升越来越好。
学说是美好的,只是你在大学时期接触的凯恩斯主义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有点偏颇。
因为在这公式下,“投资”的作用被格外强调,陷入其中的人甚至会产生对“投资”的崇拜,“就业”仿佛是庸碌的屁民,受伟大资本的施舍才过上美好生活。
换言之,这些人总带有点崇拜威权、又瞧不起别人的味道。
凯恩斯是无辜的,所以你也只敢偷偷骂人凯恩斯爪牙,歧视这种事自己偷偷想就好了,说出来可不太文明。
不管怎样,当下你首先要让波仔改变想法,让你继续秃洞的工作。
你可没打算和自己的顶头上司闹翻。
你还知道,有一件叫“合作模型”的秘传武器。
二、
“什么叫合作模型?”波仔这样问。
首先,你要构筑一个情景。
你拿出纸笔,在纸一端分别写上你和波仔的名字。
这是云母的两名员工小秃和波仔,他们共同完成秃洞设计和关卡设计这2份工作。然后假设波仔能力更强,两份工作都能做得比小秃好。
当然你内心不这么认为,这只是舒缓矛盾的一个玩笑。
你开始赋值。
小秃能力稍弱,但他对秃洞设计比较熟悉,因此设计秃洞所创造的价值如果是2狐的话,设计关卡的创造价值就是1狐。
“等等,”波仔问:“什么是狐?”
这问题实在过于匪夷所思,你惊讶地看着波仔,问:“你连云母传统计量单位狐都不知道吗?1狐折合人民币1万元啊?签合同的时候工资单位不也是狐的吗?”
总之,1狐=1万,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知识点。
当小秃设计秃洞价值2狐,设计关卡价值1狐,此时,可以假设能力较强的波仔设计秃洞和关卡都是价值3狐。
那么他们两人该如何合作呢?
例如可以对半分,每人做一半的秃洞和一半的关卡,此时:
小秃创造的价值为1.5狐,波仔创造的价值为3狐,总价值4.5狐。
数学直觉敏锐的人也许能看出有更好的分配方法,就是让两人发挥所长,小秃全部负责所擅长的秃洞设计,波仔则全部负责关卡设计,此时:
小秃创造的价值为2狐,波仔创造的价值为3狐,总价值5狐。
——多了0.5狐。
在这一过程中两人效率并没变化,而是通过合理的分工提升了总价值。
“这个我懂,”波仔这样说。噢,什么都“我懂、我懂”的就是他的口头禅。
“你这就是照抄自由贸易的理论模型嘛,对不对。”
这次他还真是懂。
这确实可以用来解释自由贸易,一个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其实是双赢的局面。
哪怕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全面优于落后国家,落后国家依然会因这0.5狐的相对优势受益。
不管是国家间的贸易,还是两人间的分工,这一虚无缥缈的转移行为看似不产生价值,但实际计算证明,这确确实实产生价值。
本来,人类的生产就没有所谓“虚实”之分。
波仔似乎也懂点经济学,他轻易接受了你的说法不再强求,但仍然有些不放心,叫你说下现在的秃洞设计。
这还不简单。这次的秃洞设计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模型。
三、
这次的地图由A、B区组成,两区中间由出兵机场和单行道连接。
换言之,一旦将梯队派往其中一个区,除非撤退重新布置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离开。
得分模式依然是简单的敌人机场出兵,玩家杀敌得分,但为了产生比较优势你做了一个小设定。
A区的机场大部分都是不会出兵的白色机场,B区则相反,大部分是会出兵的红色机场。
这一差异让A、B区产生天然的分工,A区更适合占领机场为玩家提供行动点,B区更适合放任机场出兵,给玩家赚分。
和理论计算不同的是,两个区域行动的各自收益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狐数值,而是需要玩家摸索。
“果然不行啊。”波仔突然这么说。
你有点不敢相信你的耳朵,反问道:“什么?”
波仔拿过你的笔,说:
“我给你的设计方案改一下,你就知道自己哪里不行了。”
波仔就和他说的一样,只是将你的地图草稿修改了一点点,但整个局面却应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将A区的红色机场彻底去掉,所以A区不再会出现敌人。
再将B区的红色机场分布得稀疏一些,增加路线,让B区不太容易发生卡兵现象。
你正想说话,波仔抢先道:
“你是不是想说资源的紧缺性没了。”
bingo
紧缺性是经济学的根本前提,钱也好,劳动力也好,土地也好,铁矿石也好,不管什么都是因为不足才有人研究该如何分配。
18世纪不会有人研究空气的经济价值,因为那时空气不是稀缺资源。
而如今很多国家都把碳排放用税收的形式纳入市场,也开始有人研究碳排放的经济学,就是因为现在新鲜空气成了稀缺资源。
你的秃洞设计就秉持了“紧缺”这一理念。
你在A区放入一点敌人,是为了让敌人和玩家争夺机场,你故意把B区设置成容易卡兵的地图,就是为了逼迫玩家迅速进入B区,否则会承受很大的卡兵损失。
经过波仔的改动,玩家不再受到紧缺性限制,可以在头几回合从容地占领A区,再抽兵歼灭B区敌人。
实质上的“分工”已经荡然无存。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波仔对你说:
“你有意制造紧缺,这样玩家才有调配资源的乐趣,也就是所谓战略性,对不对。”
他又说:
“想法是好的,但你有没有想过玩家的感受——除去一部分硬核秃子,更广泛的、普通玩家的感受。”
普通玩家...?
你沉默,波仔继续说:
“后台数据你肯定看过,我们有90%都是不愿意深入研究的休闲玩家,你所设计的秃洞把这些人拒之门外了。”
“不,我有留保底选项啊!就像这次玩家只要无视卡兵损失,直接按先A区后B区的顺序攻略——”
“你根本没搞懂。”
波仔打断你:
“你的所谓保底太不显著了,玩家要深入思考、理解机制之后才能明白,而我要的是弱智保姆一样的显而易见的保底,懂了吗?”
波仔再次强调:
“排除稀缺性,让绝大部分休闲玩家可以开开心心地下洞,这才是游戏设计师该做的事!我告诉你一句话,这是我读研时导师告诉我的。”
他这么说:
“违背人性的事物注定失败——”
这句话也让你想起你的大学生活,给你上课的教授也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话还有后半句:
“人性就是自私、贪婪,以及一点同情心与奉献精神。”
波仔也把这句话说出口。
是的,你终于想起一件事。
宁致波——也就是波仔——他的名字你在读大学时听说过。
他是给你上课的教授门下一位得意门生,是大你几届的学长,上课时老师还曾拿过他的一篇论文讲课。
波仔和你一样,拿的经济学学位,甚至师从你最尊敬的教授,是你的学长。
虽然背叛芝加哥学派的导师成了凯恩斯爪牙 ,不,你把这种肮脏偏见从脑海里划掉。
违背人性的事物注定失败。
你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歧途,违背人性了吗?
自己设计的这些得意之作真的给大量玩家带去迷茫与不安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玩家的感受”,波仔的这句质问就如梦魇一般缠绕不去,你忽然有点害怕。
波仔拿出厚厚的一沓稿纸,你看得出来,这是你以往的秃洞设计稿。
“要么是分数递减、要么是患得患失的选择题、要么是每回合扣分——你为什么总喜欢从玩家手里夺走东西?你明白夺走玩家的东西是大忌中的大忌吗?”
他将这些摔在你面前,对你说:
“全是垃圾。”
< to be continued >
少年漫的最终boss要么是你爸,要么是你哥,偶尔也会是你学长。
——鲁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