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破盾学》(先行版改)
前言本帖内容仅供参考,主要针对大世界中的怪物,副本、深境螺旋和其他特殊情况中的怪物可能有所不同。
结合[《高等元素论》]和[元素附着时间]一同食用更佳。
前排感谢一位LSP好友一直陪伴测试,感谢[吾竟南宫瑶]大佬的帮助(岩属性与部分怪物盾值是从大佬帖子“偷”过来的)感谢在测试期间被我骚扰和容许我停留于世界中测试的各位路人,万分感谢!
(ps.风魔龙和公子的护盾尚未测试)
详细有关碎岩碎冰的问题可移驾南宫瑶大佬的帖子[有关破冰岩削韧相关及伤害转化的深入解释]
文中图片中图标素材来自于BWIKI
总览
1.盾/甲的分类
怪物的护盾可以大致上分为两类:无敌盾和元素装甲/护甲。无敌盾存在时,怪物本体不会受到伤害或在特定条件下可用盾牌抵挡伤害;元素装甲/护甲存在时会为怪物提供强化效果,怪物本体仍会受到伤害。
严格讲应该将爆炎树和急冻树单独算作另一类核心,但这里为了方便分类就放进元素装甲了。
特殊中无相雷元素块与爆炎树种子为严格按照元素反应消耗的召唤物,风魔龙与公子的机制暂未测试。
− 分类图 ...
2.元素克制关系
一般情况下,破盾中的克制关系为正常的标准双向克制关系,例如火克制冰的消耗量翻倍,冰被火克制的消耗量减半。需要注意,正常状况下风和岩元素被水/雷/火/冰克制而互相间无反应。
愚人众先遣队的特殊情况下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克制关系,仅是一种单独设定。此情况下,每种元素护盾仅有一种适配破盾元素,其余非适配元素与该护盾均不存在克制关系。例如,火甲的适配元素为水,弱水4下即破,其余可反应弱元素都需80下,不存在因正常情况下风/岩/冰被火克制而导致这三种元素破火甲慢于雷元素的情况。
− 元素克制关系图 ...
3.怪物盾值检索
− 盾值检索 ...
详解
1.破盾公式
破盾值=系数1*元素消耗+伤害转化率*伤害+碎冰/破岩
(系数1可理解为是对于某些情况下为机制而设定的单独系数)
2.盾值的定义
对于一般的护盾,假定与其不具有克制关系的可反应弱元素所需的破盾次数为该护盾的盾值。
3.联机盾值增加
联机中部分护盾会变厚,两人时1.5倍,三人与四人的倍数暂不清楚。
联机中的盾值变化与怪物的血量和攻击等数据的增加不同,并非只要此世界存在多位联机玩家便会增加盾值,而是当多位玩家同时位于同一区块时该区块内的怪物盾值才会增加对应的倍数。例如,当四位玩家联机位于同一世界,而有三位玩家正位于同一区块准备锄大地,那么该区块内的怪物盾值会变为三人对应的倍数而非四人对应的倍数。
同一区块的大致判定方法为,当两玩家可互相在视野中看见时(无阻挡),说明这两名玩家位于同一区块,反之则不在同一区块。
4.伤害转化
无敌盾的破盾存在伤害转化,即对其造成的伤害也会破盾,伤害转化率主要与是否联机和怪物的等级有关,与角色自身的数据无关。转化率似乎也与所在世界的世界等级和自己的世界等级有关,即便存在影响,这两种因素的的影响也较小。与盾值增加不同,联机时转化率的降低是和怪物血量等数据一样的,世界存在多人即会降低,玩家不必位于同一区块。
目前仅对大世界的深渊法师进行了测试,可以认为其他情况和盾的伤害转化率随怪物等级的变化走势类似,但具体数值不详。测试时认为对怪物本体的伤害与对盾的伤害相同,单人世界即为自己世界怪物对应等级段的测试数据,双人联机数据均为七级世界等级去往其他世界等级的测试数据,纵坐标为每点伤害所破的盾值。
5.碎冰与破岩
较为剧烈的攻击可以碎冰与破岩从而产生破盾效果,例如大剑、爆炸和岩元素攻击。关于碎冰需要注意,目前的冰盾除冰铳重卫士为自由冰(图标为普通元素的冰)无法碎冰外,其余冰盾均为冻结冰(图标为冻结状态的冰)可以碎冰。
在破盾中,破岩与碎冰的破盾数值主要与攻击方式、角色自身和盾的类型有关(可能不同角色的基础值不同),与怪物等级无关,似乎与世界等级和角色属性无关
暂时仅测试了部分大剑角色的单次平A对冰深渊法师碎冰的数据,破岩与其他碎冰机制应当与之类似。测试角色为七级世界等级,高等级怪物均在自己的世界进行测试,低等级怪在双人联机下测试,纵坐标为单次平A碎冰造成的破盾值。
(可以从下图粗略看出对于不同角色而言的基础碎冰值不同,而且似乎与角色等级的关系不大)
6.一些补充
1.在测试时一定不要忽略碎冰/破岩,有一些不常注意的方式也可以触发,例如雷泽长按E是一次“雷爆”。
2.无敌盾与怪物本体是两个单位,而元素装甲(急冻树与爆炎树核心除外)则被视为与怪物同目标。
3.雷锤哥和无相雷元素块免疫水触发的感电,而雷莹术士的盾可以通过感电击破。
4.冰胖的元素装甲虽然是自由冰属性,但其不可被触发冻结也无法被水破盾。
5.水胖和水深渊法师的盾可以被冻结,但是冻结后的碎冰不会额外破盾。
6.非免疫元素的伤害均可对相应的无敌盾造成破盾效果,即便该次伤害没有触发反应(ps.冰盾不会免疫水伤害)。
结语
相关测试非常繁琐与不便,由于没有游戏内的数值,只得手动测量盾条量化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在多次处理后原本就存在的误差可能会再次被放大,一些细节方面很难判断是测试疏漏了某些机制还是真的只是误差所引起的。加之个人精力与能力有限,数据的处理较为粗糙,仅作大体上的归纳整理。所以文中若有疏漏,还望海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