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境危战出来之后,强度讨论是不是能彻底回归正轨了?
在这次这个“全民强度大摸底考试”出来之前,原神的强度讨论一直是混沌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用使用率来判断强度。{:5_121:}
之前讨论角色强度的时候使用率是一个很多人会考虑的指标,大家都用肯定不弱。但由于深渊本身的低难度,这种时候使用率反而没办法准确指示角色的极限强度,很多时候角色使用率高只是因为用起来安逸。
而且由于同生态位角色是替换关系,绝对强度相近的角色会因此差出较多的使用率,也不利于判断。
使用率强度论的受害者典型代表就是玛拉妮
一个在总伤杯二连冠的最强输出角色,就因为是水系/手感微妙,使用率常年不过10%,这明显是对不上的。
2、抽卡成本污染强度讨论
典型例子就是火仆/仆桃 这三代顶级火c的强度讨论。“你的纳塔结束了!”的那张图估计有不少人也见过。
本质上是脱离了绝对强度的屁股人大战,毕竟当时绝大多数角色都可以很简单的摸到全奖励的上限,省钱就是好。但对于后出的角色来说这种讨论环境显然是不公平的,直接导致后续角色需要更明显的膨胀才能得到比较正面的评价。
受害者代表火神(仆)玛拉妮(水龙)
3、用操作难度来模糊角色强度
这一部分其实很难评,有些角色的极限手法输出可以直接提升30%甚至更多的输出,有些角色则是一键按住毫无空间。这就给强度讨论提供了一个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很多时候甚至是鸡同鸭讲。
受害者代表11aaz胡桃、6az雷神、z闪a火神
4、用配队强度来污染单卡强度
主c的强弱会影响辅助的评价,反过来也是同理。但实际上有些角色的单卡素质去辅助其他队伍依旧有很好的成绩。
受害者代表 水神、闲云
我个人认为,强度讨论的正轨是搞清楚每个角色到底多强。
这个“强”可以是多方面的。泛用性、高低命的输出、对应进幽境就是出场的次数、极限的分数、压金的金数这些表现。而这些表现是有明确数字可量化的。
相比过去的常驻深渊,幽境更高压的环境带来的数据更清晰直观。同时不停变换的且机制更加特殊boss也对角色的泛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5_146:}
至于最后要用结论指导自己抽卡还是了解自身操作水平那就看个人了。
一个角色出场多、金数低,那他在抽卡资源有限的玩家手里就强。
一个角色极限竞速快、高金厉害,那他在氪佬那里就更有优势。
角色的强度应该是第一次这么主流和直观的展现给每一个玩家
同时武器40天过期也给予了不抽特定角色的玩家空间,毕竟一期打不满也就只是暂时没奖励,不至于账号从此留个永远填不上的坑。
从此玩家可以把精力放在精进自己的操作和排轴上,告别那些角色拉踩,算不算是对于强度向玩家的重大利好呢?
别的不说,反正这几天的强度讨论看着正常多了。
第一天我打完难5要300多秒我都放弃难6了,毕竟测试服一群人说没有6命别看。结果一堆人凹低金给我看燃了又回去凹了两天。
我只能说原神的操作潜力其实比想象中要大好多,当你看到比你低配的人也能过的那一刻才会发现命座和圣遗物差距很多时候只是自我逃避的借口罢了。
这是我雷神和火神第一次使出登龙和重闪a。果然游戏还得是有适当的难度才好玩。{:5_143:}
更多精彩游戏敬请关注一哥ACG游戏乐园
页:
[1]